又見大明宮之新春光影秀
大明宮新春光影秀再次上演。
“中國年,看西安。西安年最中國,來了還想來。”
回望2018年,由浩騰和潤團隊全程打造的《炫美光影SHOW·璀璨中國年》2018新春唐人節光影秀的情節歷歷在目。
很榮幸,相隔一年,浩騰視覺與大明宮再次相聚,壯大后的浩騰團隊攜旗下視頻團隊上海三只兔子科技工作室精心策劃打造。
在農歷新年到來之際,為游客呈現一場穿越大戲!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吹竭@些盛唐美景,讓我渴望回到長安。"
此次裸眼3D光影秀演出總時長為7分鐘,以大明宮丹鳳門為載體,以大唐文化、西安文化為主線,講述長安、講述大唐、講述中華文明。
演出分為歡度佳節、長安回望、文化奇旅、鳳凰涅槃四大篇章,期間以發生在大明宮的事件及大唐歷史節點巧妙貫穿。
通過先進的投影技術,打破物理空間。實現了大明宮丹鳳門與光影動畫的完美融合。
用西游故事、歷史名人、水墨山水、亭臺樓閣、唐代詩文等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為表現形式,再現歷史盛世大唐。
同時講述了長安的古往今來,講述了現代社會西安的發展和展望。
手機現場實錄視頻:(請原諒聚焦和抖動)
第一篇章 歡度佳節
開篇為中國年、看西安動態光影特效,前面點點煙花升起,絲帶飄動,粒子升起,背景隨著鐘聲隱去,整個場景暗下 來。
建筑物的輪廓紋理隨著新年的鐘聲, 逐漸描邊亮起來,中間出現一個 3D 大鼓,
鼓上 波紋蕩漾,鼓槌敲下,水花濺起變成冰制的3D倒計時,
隨著3、2、1倒計時周圍的3D方 塊隨著鼓聲如波紋般向兩邊散去,然后進入開場畫面。
大鼓穿過鏡頭,后面出現一個巨大的3D福輪,屋檐上面掛著紅色絲綢。
下面是徐徐打 開的紅色的扇子,兩邊放置著鑼鼓,福輪中間一個巨大的福字裸眼3D旋轉變形,烘托新 年喜慶祥和的過年氣氛。
鏡頭繼續切換穿梭,出現12生肖的鍍金雕塑,各種生肖變換,最后定板老牛身上,背 后慢慢出現巨大的2021的3D數字。
出現2021的3D數字,2021落版后,左邊出現中國陜西字樣,
上面慢慢出現中國第 14屆全運會的裸眼3D變幻形式的logo,接著畫面切換出現2021年全運會的場館等宣傳 畫面。
第二篇章 長安回望
鏡頭來到城墻前,中間出現一個巨大的古代計時器——日晷表盤。
表盤背后斗轉星移, 星辰變換,一下變成一個時空隧道,整個場景暗場一下子進入大唐盛世。
黑暗中雪花悠悠落下,建筑物從底部開始以冰雕的形式層層建立起來,建筑物建成后,
隱隱透過冰雕背后出現燈火輝煌的大明宮,冰雕瞬間破碎倒塌,漏出原本的建筑物,建 筑物變金碧輝煌、熠熠生輝,
接下來進行各種3Dmapping的變換,然后慢慢暗場。
房檐上一排宮燈逐漸升起,絲綢飛過,華燈初上, 燈光輝煌。
柱子從底部生長慢慢搭 建成一個宮殿舞臺,舞臺中間出現貴妃翩翩起舞的畫面,華麗的唐服伴隨著絲綢飛舞, 唯美至極。
最后畫面慢慢定格成一副仕女圖,壁圖從墻上慢慢剝落下來,場景暗場。
整個城墻開始各種 3Dmapping的翻轉變形,中間城門慢慢打開, 鏡頭穿梭,一層層 城門打開,出現昔日大明宮的繁華景象。
一個巨大的雪花飄落,雪花穿過鏡頭后面出現一個巨大的傲雪紅梅,
紅梅變成五彩繽 紛的光點,光點慢慢變成喜慶的五彩繽紛的各種3D花朵搖曳旋轉上升。
第三篇章 文化奇旅
搖曳的花朵慢慢變成建筑物上裸眼 3D 效果的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效果配合音樂慢慢變 成各種 3Dmapping 效果演繹。
活字印刷上面的文字慢慢變成金色的經書梵文文字,文字漂浮在建筑物表面,慢慢往 鏡頭外移動。
一匹唐朝肥美的白色駿馬在沙漠上奔馳跑過,沙漠消失,駿馬奔跑到建筑物中間嘶鳴騰起,沙土飛揚。
白色駿馬變成一條巨大的寫實白龍在回廊間穿梭咆哮。
龍頭一下變成巨大的 3D 臉譜,首先出現雙手合十的低眉虔誠的裸眼3D和尚,
接著各種西游記的臉譜裸眼 3D 變換,最后變成一個巨大的 3D 麒麟頭部。
麒麟神獸沖破臉譜,咆哮噴火,建筑物前面燃燒起熊熊烈火。
火慢慢變成燃燒的西域雪蓮花,雪蓮花慢慢變成金色,最后變成通透的藍色,如藍寶 石璀璨奪目。
建筑物中間出現一顆種子,落地生根發芽生長,長成一顆巨大的金黃色千年銀杏樹,
(終南山古觀音禪寺內的千年銀杏樹,據傳為李世民親手栽種)樹葉如黃金片般旋轉落下, 唯美空靈。
銀杏樹變成一副巨大世界地圖,駱駝行走在底下, 一條光條畫出絲綢之路,
畫面中變 換出現沿線各國藝術代表作品,東西方藝術交流作品遙相呼應。
最后變成一把折扇,扇 子慢慢打開出現一幅中國山水畫,氤氳的水墨粒子漂浮出畫面。
第四篇章 鳳凰涅槃
扇子翻轉,底下出現噴涌的炭火。
炭火中火鳳凰涅槃重生,沖天而起,在畫面中間展 開翅膀,鳴叫而去。
舊樓燒成灰燼,細沙如瀑布般流下來,洗盡千年鉛華,進入新時代。
畫面中黃沙粒子落下慢慢變成綠洲,綠洲中間出現鐵路和高架橋。一架 3D的c919 大 客機和一架J20 隱形戰機先后沖鏡呼嘯而過。
建筑物中間層層劈開,整個建筑物變形變成一個巨大的發射塔,
出現神舟飛船的底 部,隨著3、2、1倒計時,點火升空,
底部奔騰起火焰,畫面中出現巨大的月球還有嫦 娥奔月及玉兔號月球車畫面。
鏡頭來到大明宮前,建筑物的金色屋檐下一卷3D大紅綢飄落下來,
絲綢底部出現牛年 老牛和敲鑼打鼓的剪紙動畫,接著煙花升起,
出現2021新春快樂的字樣,慶祝中國新年。
尾篇依然為首尾相接的主題動畫光影特效,前面點點煙花升起,絲帶飄動,粒子升起,
背景隨著鐘聲隱去,整個場景暗下來,接后面的鏡頭。
項目情況背景介紹:
丹鳳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內,始建于唐高宗龍朔二年,是唐帝國京師長安皇宮大明宮的正南門,城門上建有巍峨高大的丹鳳樓。
北與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遙相呼應,構成了大明宮的中軸線,是唐朝皇帝出入宮城的主要通道。
同時也是唐代皇帝二百多年間舉行登基、改元、宣布大赦及舉行宴會等外朝大典的重要政治場所,是大唐王朝的國家象征,有“盛唐第一門”之稱。
丹鳳門為五門道,是中國古代都城城門建制的最高制度,其形制延續至后來的明清紫禁城天安門;也被稱為“五門”,“國門”,“鳳門”等。
從1957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對大明宮丹鳳門遺址進行調查、勘探。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隊對丹鳳門遺址進行了全面考古發掘。
發掘結果表明,丹鳳門的墩臺用黃土夯筑而成,外砌磚壁,墩臺東西長74.5米,城門(加馬道)東西長近200米,南北寬33米,占地約2460平方米,共開5個門道。
考古發掘顯示,丹鳳門遺址的規模之大、門道之寬、馬道之長,均為隋唐城門考古之最,被考古界譽為“盛唐第一門”。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
丹鳳門遺址所在的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丹鳳門是中國發現規模最為宏大的唐代城門建筑遺址,代表著唐代建筑技術水平的高超境界。
丹鳳門與其北面諸門、諸殿所反映出的“天子五門”的思想,共同構筑了唐大明宮的整體格局,展示了中國歷史上中央集權社會鼎盛時期——唐朝的偉大創舉。
丹鳳門城門形制是唐以來可查宮城城門形制中最早的實物源頭,對后世的影響巨大,在中國都城建設史、建筑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2018「西安年最中國·新春唐人節」實錄: